2.1 碳中和历史沿革
1992 年 5 月 , 联 合 国 气 候 变 化 框 架 公 约 (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通过,目标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
1997年12月第三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在日本京都举行,通过了《京都议定书)KyotoProtocol)。协议提出,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准,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和一些中欧转型经济体同意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平平均减少6%至8%。
2015年12月12日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巴黎气候大会)上,全球各国通过了《巴黎协定》(
The Paris Agreement),《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 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始祖科技 1.5摄氏度以内。2021年11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闭幕,经过两周的谈判,全世界178个缔约方最终完成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
2.2 国内外二氧化碳排放
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的《2021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0年中国二 氧化碳排放总量为98.99亿吨,占世界排放总量的30.7%,位居全球第一,具体见图 2.2.1。第二大排放体为美国,占世界排放总量13.8%。其余国家中,印度、俄罗斯和 日本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分别占全球排放总量的7.1%、4.6%和3.2%。欧盟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25.51亿吨,年增长率下降13.4%。
2.3 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
制造业作为全球第三大行业,占全球碳排放的20%。在过去的十年里,能源消费 每年增长1%。能源消费的增长主要由化工、钢铁、水泥、造纸和铝等能源密集型行业持续增长的生产趋势所驱动。
然而,减少制造业的碳排放受到技术原因的限制。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45%的原材料二氧化碳排放无法通过改变燃料来减少,只能在未来通过改变工艺技术 来减少。其次,制造业35%的排放来自燃烧化石燃料产生高温热量,这些排放难以通始祖科技过替代燃料(如零碳电力)的手段减少,因为这对熔炉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第三,工业过程是高度集成的,任何工业过程的改变都要求对工序中其他部分进行调整。
2.4 国际双碳政策
随着气候变化在全球范围内受重视程度的提高,各国相继宣布预期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美洲、大洋洲及西欧地区大部分国家将目标设为2050年,东欧、亚洲地区国家的目标多为2060年,北欧等少部分国家的碳中和预期实现时间较为提前,从2030年至2045年不等。 
2.4.1 欧盟双碳政策
2020年《欧洲绿色协议》(European Green Deal)出台,总体目标为欧盟在 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该计划还包括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指欧盟针对部分进口商品的碳排放量所征收的税费,适用范围覆盖了欧盟大部分国家。
当前,CBAM初始覆盖行业仅为电力、钢铁、水泥、铝、化肥五个行业,并设置 了过渡期为2023年至2025年。在过渡阶段,以上五个行业的产品供应商仅需履行碳排放报告义务,不需缴纳任何费用。过渡期结束后,欧盟将进一步考虑是否扩大行业范围。同时,欧盟将逐年减少上述五类产品生产企业10%的碳排放权免费配额,直至2035年完全取消。电力、钢铁、水泥、铝、化肥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之中占比颇高2.4.2 英国双碳政策
根据气候变化委员会(CCC)的建议,英国政府已承诺到2050年英国将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2020年11月,英国政府公布《绿色工业革命十点计划》(Ten Point Plan for a GreeIndustrialRevolution),目标是创造条件让私营部门有信心投资,阅读更多内容释放资本独特的创造力,创造和发展新的绿色产业。旨在实现社会和经济更好的重建、支持绿色就业、以及加速实现净零排放目标。计划中引入法规,以确保行业对绿色产品的未来需求,比如要求在2030年前停止销售新的汽油和柴油汽车。
2021年10月,英国政府颁布了《净零排放:重建绿色环境》(Net Zero Strategy: Build Back Greener),提出帮助工业部门提高资源和能源效率,将通过公平的碳定价,确保最大的污染企业为转型支付最多的费用,并推动工业深度脱碳。
2.4.3 美国双碳政策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承诺,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0%。2018年9月,州 长杰里·布朗签署了行政法令,目标在2045年实现碳中和,电力100%可再生。发电只占该州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5%,这表示加州将致力于削减其他所有领域的排放,包括 汽车和卡车、家庭暖气和烹饪、农场和工业运营。
2.4.4 澳大利亚双碳政策
澳大利亚长期减排计划提及,计划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至2030年,政府至少投资200亿美元用于低碳技术。工业、矿业和制造业的直接排放量约占澳大利亚总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为谋求工业领域的减排,能源效率、资源效率和电气化将在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的同时,成为工业流程脱碳途径的主要手段。政府耗资4300万美元的工业能源转型研究项目正在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以便对提高能源效率进行详细的工程研究。
2.4.5 日本双碳政策
日本是继中国、美国、欧盟、印度和俄罗斯之后的世界第六大温室气体排放国。
其排放主要来源于五个行业:电力(37%)、工业(36%)、交通(17%)、建筑 10%)和农业 (
4%)。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日本承诺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 GHG)排放量在2013年的基础上减少46%。2020年10月,日本宣布了到2050年实现实际碳中和的计划。到2050年,日本的能源结构将包括可再生能源(50- 60%)、 氢和氨(10%)以及核电站和火电厂产生的能源(30-40%)。在能源行业,日本将推 动海上风电发展、重点发展氨燃料氢能等新型燃料能源;在关键制造行业,将加快汽
车和蓄电池、半导体等制造行业从碳中和进程。
2.4.6 韩国双碳政策
韩国目标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并在2021年8月31日颁布了《碳中和和绿色增长 基本法》,规定到2030年,该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比2018年减少35%。而2022年3月生效的《碳中和法案》,将其目标提升为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2018年水平的 40%。
作为一个高度依赖煤炭的国家,韩国计划于2034年淘汰24座过时的燃煤电厂,到 2050年淘汰所有燃煤发电。韩国政府2022年将投入2.4万亿韩元(19.8亿美元),以帮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建设低碳工业生态系统等。
2.5 中国双碳政策
对于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来说,中国在双碳战略这一大背景下出台的相关政策无疑是最具有指导意义的。我国在2020年9月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首次明确提出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 前实现碳中和的宏远目标,这也是中国基于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做好"双碳"工作转型,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上的贡献与大国担当。
为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高中国减碳水平并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路线,各国家机构和部门已相继出台碳中和相关的指导文件。根据《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
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
2.5.1 国家级政策
为更好地了解国家政策对工业领域碳中和的导向和设计,本白皮书选取了自2021年以来由国务院、生态环境部及国家能源局等各部门发布的“双碳”相关文件共计19份。文件涵盖碳中和路线总体规划、能源领 域计划、重点行业碳排放核查和碳排放权管理规则等方面的内颁布碳达峰碳中和文件的主体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各部门分工不同,文件内容各有侧重。例如, 国务院主要发布碳中和指导方针的总体规划和整体目标,生态环境部主要制定碳排放
核查的具体准则,构建评估体系,发改委主要针对传统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改造等等。
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5日
发布机构:国务院
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
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显著加大,以有力提振市场信心。阅读更多内容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进质量
强国建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再经过5年的发展,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产业布局合理有序,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
到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17日
发布机构:国家能源局
内容节选:
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 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阅读更多内容 消纳体系。优化近海风电布局,开展深远海风电建设示范,稳妥推动海上风电基地建设。
积极发展能源新产业新模式。加快"互联网+"充电设施建设,优化充电网络布局。 组织实施《核能集中供热及综合利用试点方案》,推进核能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开展 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探索氢能技术发展路线和商业化应用路径。开展地热能发电示 范,支持中高温地热能发电和干热岩发电,积极探索作为支撑、调节性电源的光热发 电示范。加快推进纤维素等非粮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示范。稳步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开 发利用。
促进能源加工储运环节提效降碳。推进炼化产业转型升级,严控新增炼油产能,有序推动落后和低效产能退出,延伸产业链,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绿色炼厂、智能炼厂建设。
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动能源基础设施数字化。加快信息技术和能 源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能源产业数字化升级,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能源领域的推广应用。积极开展电厂、电网、油气田、油气管网、油气储备库、煤矿、终端用能等领域设备设施、工艺流程的智能化升级,提高能源系统灵活感知和高效生产运行能力。适应数字化、自动化、网
络化能源基础设施发展要求,建设智能调度体系,实现源网荷储互动、多能协同互补及用能需求智能调控。
建设智慧能源平台和数据中心。面向能源供需衔接、生产服务等业务,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企业级平台,因地制宜推进园区级、城市级、行业级平台建设,强化共性技术的平台化服务及商业模式创新,促进各级各类平台融合发展。鼓励建设各级各类能源数据中心,制定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相关制度,完善数据产权保护制度,加强能源数据资源开放共享。